惠澤弟子,師恩永在!
恩師李伯黍先生從骨折到并發肺炎、腦梗而入院,再到救治無效離世,前後僅半月而已。回想那讓人憂心忡忡的半月之前,先生之生活一如往常,起居正常、談吐流暢、思維敏捷、精神矍铄,然卻如此驟然離世,能不讓人不勝突兀唏噓和有錐心之痛乎。
文革結束後,我校于1979年恢複“上海師範學院”校名(我校之前身)。是年,學校招收了包括教育心理學專業在内的首批研究生,先生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導師之一,且亦年屆六十又五。我們先後有幸成為先生領銜的該專業的研究生,畢業後留校工作。相對于其他弟子,我們有較多的機會見到并求教先生,所受恩惠尤多、感念尤深,這裡擇錄一二、以表痛悼。
彙聚心力、傾情栽培。 先生招至其名下的研究生計有4屆即1979、1983、1986、1989諸級,先生都是送走一屆才招一級。當時,先生住在與學校僅一牆之隔的家屬區,他每周都要約弟子去他家至少一次,還說你們可以随時來家裡找我。到先生家裡,他總是為我們沏上一杯清茶,然後開始授課或談課題、講科研,有時則交流讀書心得、議論學科動态或笑談學界轶事。可以說,當年我們讀研都享受着“特供”待遇,也把先生的家視為自己的家。今天,當年的那些入室弟子均各有所成,有的還成為國際、國内專業學界的知名學者,能不與讀研期間獨享先生學識之滋養無關乎!
不拘一格、嚴格要求。 當年首屆研究生中,跟随先生研究方向的兩人為同等學力者,先生之不拘一格方使他倆得以幸運地跨入髙校門檻。他們進校後得到先生悉心調教,學習順遂、學業尚佳。在繼而恢複學位制度後,盡管他倆已通過論文答辯、順利畢業,各自的論文也刊發于學術期刊《心理學報》,但先生仍堅持必須“補課”,在他們幾門核心課程通過後才同意申請授予學位。今天,所有弟子們都為人正直、治學方正,能不與先生嚴謹學風之熏陶無涉乎!
探究學理、嚴謹創新。 在品德心理研究領域,先生數十年探究學理既能嚴謹規範、又求突破創新。不說以往體現先生突破性研究成果和具有原創新觀點的大量著述,僅以近年對弟子主編《李伯黍心理學文選(中國現代心理學家文庫)》(2008)的指導和對新版《教育心理學(第三版)》(2010)的編撰來說,先生均提出必須以科學、嚴謹為要旨,并身體力行,親自撰寫了後者書中的一些章節,還對青年教師撰寫的重要内容予以悉心指導。今天,我們目睹先生為此留下的頁頁手稿,念及是時先生已屆期頤之年能不讓人潸然淚下而敬佩動容乎!
先生恩惠,弟子當永遠銘記!先生走好,學生定奮發有為!
岑國桢、李 丹、李正雲頓首
(1979級、1986級、1989級研究生)
2010-9-18